
芳疗用油和食用油虽都属于油脂,但在分类上存在明显差异。如今,芳香疗法中使用的植物油不仅用于稀释精油或外用按摩,还被一些人鼓励 “服用”,且其价格往往比食用油高出不少。这让很多消费者疑惑:
食用油不能用来按摩吗?
芳疗等级的植物油就一定更好吗?
其实,无论是芳疗等级的植物油还是市场上的食用油,本质都是油脂(脂肪酸),从理论上来说,用于食用或按摩都是可行的。可既然如此,为何要花比食用油贵两三倍的价格去购买所谓的 “芳疗用” 基底油呢?
芳香疗法作为崇尚自然的整体疗法,对所使用产品的质量有较高要求,而且,你所吃的食用油,相比芳疗用的植物油,可能反而更不健康。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相对而言,并且以食用为目的时,芳疗用的植物油并不一定适合烹煮。下面,我们从产地原料、制程、市场定位与功能用途四个方面来阐述芳疗用植物油和食用植物油的差异。

01 产地与原料
产地对植物油价格影响很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的产量和成本。比如美国大豆油,由于产量大且过剩,即便外销价格也很低,甚至比国内生产的大豆油还便宜。
但这种以倾销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方式,在原料选择和栽培管理上要求不高,更注重成本和产量的商业考量。这就使得在原料栽种过程中,可能会大量使用化工肥料、农药,以保证采收时能获得最大产量。
用这种方式生产的植物油,不会对原料的好坏进行筛选,只要能产出油就行,显然不符合芳香疗法对植物油的要求。芳疗用的植物油要求原料来源尽量不受污染、是有机且健康的,因此对产地和原料来源的要求更高,这无疑会增加成本。

02 制作过程
我们每天都需要食用植物油,所以食用油的生产规模大且有规范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食用油生产为了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会尽可能榨取原料的油脂,制作过程会采用高温压榨、蒸馏以及溶剂洗炼等方式。但这些方式会产生游离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等,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食用油的制作还会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色等过程,以保证其纯度。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食用植物油在去除其他脂肪伴随物质(尤其是天然抗氧化剂)后,通常需要添加维生素 A、D、E 等抗氧化剂来保证其稳定性和存放时间。
而芳香疗法所用的植物油,通常要求冷压(温度不高于 70 摄氏度,一般在 60 摄氏度以下),这与食用油生产中超过 200 摄氏度的高温截然不同。而且芳疗植物油经过一次性压榨后,不会再对原料上残留的油脂进行洗萃,这导致其产量少、生产时间长,价格相对较高,同时也因低温压榨而不适宜高温烹煮。但好处是,这类植物油含有更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脂肪伴随物),对人体健康更有益。

03 市场定位
芳香疗法所用的植物油和强调健康导向的食用油一样,都属于产量较低的小众市场。芳疗基底油的需求量比一般食用油少,产量也低很多,再加上生产成本高,价格自然就高。此外,芳疗基底油通常是小包装出售,品牌知名度、包装设计、行销策略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也会影响其价格。
04 功能与用途
芳香疗法注重植物油的 “作用”,这就与上面提到的 “脂肪伴随物” 有关,即关注植物油是否含有具有功效的脂肪伴随物质。
一般食用植物油若用作按摩油,就只能起到润肤和稀释精油的作用,因为它通常只含有脂肪酸,失去了其他脂肪伴随物质应有的功效。而芳疗用植物油因具备这些附加的功能价值,在定位上价格也相对较贵。
05 总结
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冷压植物油通常价格较高且更健康了,也清楚了芳疗用基底植物油价格昂贵的原因。不过,并非所有芳疗用植物油都价格高昂,也不是所有人都特别在意 “有机冷压”,价格和普遍性仍是很多人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化妆品行业,更看重油脂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很多油脂含有的天然物质可能会缩短保质期,有些成分还会导致油脂只能外用而不能食用,若以食用为目的或要避免外用的刺激性,就必须去除这些成分,具体还要看植物油的种类。
我们要知道,植物油作为工业原料,会因各种因素导致价格和质量不同,这也反映在市场定位和价格上。
综上,芳疗用植物油对人体益处更多、更健康,因此价格相对昂贵。